2019年6月28日晚,在四川大學商學院203教室,熊放女士為川大MBA學生帶來了一場關于“跳出職業生涯規劃的那些誤區”的精彩演講。熊放女士,德國科隆大學管理學碩士,ICA-國際注冊高級人力資源師,四川大學商學院MBA職業發展顧問,現任四川新雙立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具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回國以后,先后在四川金興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泰豐集團有限公司任職。熟悉多元化企業組織發展、戰略管理咨詢、集團化企業的管理運營建立等領域。
講座伊始,熊放女士從自身經歷出發,感同身受的聊到自己曾經經歷的職業迷茫與發展,并從個人動機和目標兩個角度談到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以及為什么要做職業生涯規劃。熊放女士指出,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的工作經歷,特別是職業、職位的變動及工作理想實現的過程,而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在組織發展中的計劃。通過對職業生涯時間階段的劃分并且結合自己身邊的案例,熊放女士生動地闡述了職業生涯規劃在一個人一生發展中的重要性。
接著熊放女士談到職業生涯與目標之間的關系,通過哈佛的一個調查問卷,指出規劃的意義在于將目標與現狀之間建立一座可達到的橋梁,而目標越清晰和明確就越能實現自我價值從而獲得自己滿意的結果。進入職場我們需要完成哪些角色轉換呢,熊放女士給出了五種轉變,分別是從“模糊人”變“清醒人”、從“被動人”變“主動人”、從“消極人”變“積極人”、從“封閉人”變“開放人”和從“社會人”變“企業人”。通過這五種身份地轉換逐漸實現自己在職業上的追求和目標。工作以后很容易被大環境影響變得被動學習和消極怠工,對未來職業方向感到迷茫或者滿足于現狀,唯有明晰自己的目標,積極努力地向正確的方向奮斗才能收獲成果。在做職業規劃時,人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誤區,比如開始的晚、沒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專業、沒有自己獨特的本領、沒有研究企業、沒有跨行學習又或者對自己沒有一個精準定位等誤區,針對這些誤區,熊放女士一一展開了分析并且給出相應的方法,最后濃縮為十個核心要素分別是專業與技能、準確的信息、獨立和連續的職業選擇、工作和家庭的協調、發展與穩定、機會成本、避免職業陷阱、機遇與職業、業績與職業成功以及單一職業和多種職業。在這一部分的最后,熊放女士給出了一個有趣的案例,通過將工作與情感進行類比,引用看漲期權的定義說明工作和情感的一個相同點: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經營好自己,給對方一個優質的愛人,而工作也一樣,只有自己有價值,你的付出才有價值。那公司需要什么樣的人呢,緊接著熊放老師結合自己資深HR的經歷,給出了新經濟環境下三項能力的重要性,分別是判斷能力,增長能力和關系能力。
講座的最后,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職業經歷提出了困惑,熊放老師都一一給出了解答。其中,一位同學提到由于自己經歷的多樣化導致目前職業瓶頸,針對這樣的情況熊老師建議這位同學可以考慮創業型公司,讓自己的縱深能力得到充分施展。另外兩位同學關于互聯網就業瓶頸的危機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熊放老師也耐心進行了指導。講座在同學們的掌聲中落下帷幕,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引導我們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我們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并使其持續增值,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我們的職業競爭力。同學們紛紛表示有所收獲并且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或多或少有了更深的思考。
撰稿人/盧芊
18級物流工程